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对孩子过度赞赏可能引发的后遗症

   日期:2024-11-25     来源:www.zsoftw.com    浏览:698    
文章简介:伴随桐宝年龄的增长,桐爸决定尝试着使用赏识教育来帮助桐宝渐渐树立好的生活态度,所以那天:老婆,儿子长大了,咱们应该开始致力于挖掘和培养儿子身上的优点啦。 挖掘桐宝身上的优点,桐妈认真地考虑着,嗯,很好,可桐宝身上仿佛没什么优点吧?听了这话,...
对孩子过度赞赏可能引发的后遗症

伴随桐宝年龄的增长,桐爸决定尝试着使用赏识教育来帮助桐宝渐渐树立好的生活态度,所以那天:老婆,儿子长大了,咱们应该开始致力于挖掘和培养儿子身上的优点啦。

挖掘桐宝身上的优点,桐妈认真地考虑着,嗯,很好,可桐宝身上仿佛没什么优点吧?听了这话,桐爸不开心了:哪个说我儿子没优点,你看儿子预产期是2月18日,出过生日期也是2月18日,这就是优点啊!

那算什么优点啊?桐妈不屑。如何不算,桐爸表情严肃地讲解道,这就是守时么!

过度赞赏后遗症

目前,已有愈加多的母亲认识到了赞赏对孩子成长的要紧意义,平时里对孩子们更是一味地表彰、称赞,可却不知道赞赏其实是把双刃剑,用得不好照样会产生不少后遗症

后遗症1、不切实质的赞赏让孩子变得虚荣

所谓赏识教育是指以积极的态度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亮点,不失机会地为他们的进步喝彩。

但无论是发现还是喝彩都是打造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,母亲们切忌滥用赞赏,只表彰不批评,甚至把孩子的美中不足也说成是十全十美,如此不切实质的赞赏只能增长孩子们的虚荣心,让他们变得性格高傲、不合群。

后遗症2、过于频繁的表彰让孩子失去自我

人贵在有自知之明,但假如母亲们把表彰当做家常便饭,孩子做了哪些事无论对错都只褒不贬的话,孩子便会丧失自我认识、自我评价、自我调节的能力,不可以正确剖析我们的优势和弊端。

桐妈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例子:某小学测验中...

桐妈曾听说过如此的一个例子:某小学测验中有一道看图题,画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楼上向下泼脏水,把楼下奶奶刚洗净晾好的床单弄脏了,题目是母亲会对这个小朋友如何说呢?当然大多数同学的答案都是:母亲批评了小朋友的行为,并让他向奶奶道歉,等等。

可有个同学的想法却独一无二,他写的是:母亲表彰小朋友说孩子,你泼得真准!看着这个叫人哭笑不能的答案,我想母亲们都要认真考虑一下赞赏适度的问题了。

后遗症3、习惯了表彰的孩子禁不起挫折

俗话说: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但孩子们一旦听惯了表彰,就非常难再虚心地同意批评,即便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抵触情绪。另外,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禁不起一点儿的挫折,一旦遭遇逆境,比较容易变得消沉。

专家想办法

知道了过度赞赏的弊病,那下面就让大家听听专家解说的有关表彰的方法与批评的艺术吧

法宝一:掌握表扬的技巧

秘籍1、学会表彰的方法

母亲对孩子的表彰要恰到好处、公正准确,切忌过度夸张,表彰要言有实物,不可过于笼统更不可以是赞美之词的简单堆砌,要让孩子了解自己为何会得到表彰,让表彰真的变成一种勉励孩子把好习惯维持下去的动力;

母亲对孩子的表彰还要学会好火候、注意适可而止,不可以过于频繁,赞美之词也不必过于冗长,有时一个一定的眼神、一个鼓励的拥抱所得到的成效或许会更好;另外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母亲们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代替表彰。

秘籍2、掌握批评的艺术

赏识教育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,而是要讲究批...

赏识教育绝不意味着不可以批评,而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。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,切忌大声呵斥,而要冷静地引导孩子认识到我们的错误,并予以纠正;再有,母亲们不要一直频繁地拿我们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,唠叨他的种种不足,应以一定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的缺点,帮助他们进步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